加入亚投行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 (转帖)
加入亚投行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
由于国情不同,内政外交政策差异,各国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不尽相同,有些国家颇为顺利,有些国家则上演了“经贸系”和“外交系”之间的博弈,有过观望犹豫、纠结反复。 英国 第一个“吃螃蟹” 3月12日是社交媒体被“英国加入亚投行”刷屏的一天。 对于英国成为首个公开宣称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首相戴维·卡梅伦说,会有一些时候,英国选择不同于美国的路径,因为出于英国国家利益。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英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要在类似亚投行的国际机构创建时体现“存在感”。 英国外交、对外经贸政策乃至国内经济发展方针一贯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加入亚投行最终是为英国争取发展空间,维护国家利益。 英国加入亚投行,奥斯本功不可没。正是他不顾外交官们“加入亚投行可能疏远与盟友关系”的严词警告和强烈反对,在一场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并最终说服了卡梅伦和国防官员,作出这一决定。他的理由是,英国加入亚投行带来的商业利益将超过可能引发的“外交骚动”。 澳大利亚 断然回绝到高调入伙 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经贸系”与“外交系”的决策之争同样发生在澳大利亚内阁。从最初的断然“回绝”到最终的高调“入伙”,澳大利亚走过一段颇为复杂的“心路”。 2014年10月,澳方收到中方的亚投行邀请,但因为顾虑美国态度,内阁会议予以拒绝。国库部长乔·霍基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加入亚投行能带动经济发展,对本国和亚太地区都有利;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则从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受到美国强力游说,不愿意跟美国翻脸。两人一度争得面红耳赤。 毕晓普后来立场有所改变,促使内阁最终达成一致。而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澳中关系的升温与澳美关系的降温,则是促成澳大利亚政府最终转向的大背景。 舆论“一边倒”,澳中关系升温,加之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行动在先,澳大利亚政府终于消除分歧,高调宣布加入亚投行。 德法 亚洲发展前景推动 德国加入亚投行之前,公开讨论虽然不多,但决策圈内的“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止。来自执政联盟不同派别的德国外交部、财政部和经济与发展部各持立场,竞相争夺话语权。最终,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决定让外交部和财政部主导决策制定。 德国财政部在中德首次高级别财政金融对话后,表达加入亚投行意愿,“从中德关系角度看,加入亚投行也是中德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结果。” 德国政商界人士多以欧洲视角看待加入亚投行,认定欧洲国家的动因是分享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增长潜力。 而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把围绕亚投行的博弈描述为一场“以金融为武器的影响力之战”。 文章说,德法意等欧元区主要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是因为欧洲人把加入亚投行视为进入亚洲市场的新跳板。“他们不希望自己留在站台上,眼睁睁看着中国投资列车驶过。” 韩国 媒体抢跑,“乌龙”频发 韩国政府3月26日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韩国媒体终于松了口气。 先前,韩国多家地方媒体连续两三次闹出乌龙,在政府还没宣布正式消息之前就提前“抢跑”。每次出现这样的假新闻,记者都要通过各种途径核实消息,确保不要误报,官方消息出来后,记者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韩国官员、媒体、学界观点不同,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立场也不尽相同。不过,总体而言,舆论支持声音占据上风,一些媒体甚至急于“催促”韩国政府加入。 韩国正式宣布加入亚投行后,《中央日报》立即发表社论,称韩政府加入亚投行是“正确决定”,甚至颇为遗憾地表示,如果早点提出申请,可能会在亚投行份额分配或高层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 韩国之所以权衡良久,反复纠结,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阻力,在最重要的安全盟友美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之间艰难寻求平衡。
这步棋实在是高 {:1_89:}{:1_89:}{:1_89:}{:1_89:} 人民币国际化,唔错。 {:1_90:}{:1_90:}{:1_90:} 善解人衣 发表于 2015-4-1 10:01
这步棋实在是高
系咩棋?睇吾明 国际级银行??? 委国十年 发表于 2015-4-2 01:39
系咩棋?睇吾明
挑战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银行,重建世界金融秩序 现在有钱就出做下大耳咙龙头,收班靓出来放下数,本来亚洲地头由美国佬话事的,为争地盘开个亚投钱庄放下数,到时菲,越等地猫有着数,这样就可以收佢哋为妣,一统亚洲做话事人,稳驻亚洲,第二步才是真正跟老美争霸一统天下,美国的加入也就为了mang下枱边,免得初失良机,当大局一定起码还可以在亚洲钱庄享下声。按LZ所述习哥吃定了亚洲,老美也应是不好下的,还待观其招。 中国开始扩大影响力,期待亚投行的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