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IMF“发生冲突”
“印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卢比稳定问题发生冲突”,《日经亚洲》网站12月3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IMF与印度在卢比管理问题上意见不一,前者认为印度过度干预汇率,后者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有关评估并不公允。报道担心,这一分歧可能会破坏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据报道,作为对印度的第四条款磋商的一部分,IMF于12月18日发布了一份有关印度经济形势的年度报告,时间涵盖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报告提到了印度经济的一些基本优势,认为其总体通胀率平均有所缓和,经常账户赤字预计将有所改善,未来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第四条款磋商是IMF每年对成员国经济表现和宏观政策的例行判断与评估。“对于没有问题的国家来说,磋商通常会顺利结束,但这次让市场参与者感到惊讶的是关于卢比的冲突。”在此次报告中,IMF将印度实际汇率制度从“浮动”调整为“稳定化安排”。《印度快报》19日称,这一分类遭到印度央行的反对。目前,IMF事实分类法将各国汇率制度安排分为3大类和一个残差项,总共10小项。它们按汇率弹性排序从小到大依次是:硬钉住(Hard peg)、软钉住(Soft peg,包括稳定化安排)、浮动汇率(floating,包括浮动和自由浮动),其他有管理(残差项,无法分类于上述任意一种)。IMF对各国汇率制度的分类报道称,IMF认为,印度已经从卢比汇率由市场决定的浮动汇率制转变为有管理的汇率制,即由国家控制汇率。此外,印度在出售美元方面的干预超过了IMF官员认为必要的程度。根据IMF报告的说法,“汇率的灵活性应为吸收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干预应仅限于应对无序的市场状况”,但在报告所涉期间,“卢比兑美元汇率保持了非常窄幅的波动,这表明外汇干预(FXI)很可能超过了应对无序市场状况所需的水平”。但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表示,IMF更改印度汇率制度分类的做法“不正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强烈不同意(IMF)工作人员的评估”。印度官员在报告中反驳,IMF不了解印度的国内需求,由于输入性通胀是影响印度整体通胀关键,因此央行必须积极管理卢比波动。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说法,IMF有选择地使用了数据,其评估“是短期的,仅限于过去6-8个月,如果从2-5年的长期角度来看,(IMF)工作人员的评估将是失败的”。印媒指出,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卢比兑美元汇率在80.88-83.42之间波动。此后,这一区间缩小至82.90-83.42,波动预期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点。《日经亚洲》网站称,这场发生在自我定位为全球南方新兴国家“领头羊”的印度与IMF之间的冲突看似是突然爆发的,但此前已有预告。2022年,卢比兑美元的汇率还在73-83之间间大幅波动,自2023年初以来,这一区间变成了81-84,“即使不是像IMF工作人员这样的专业分析师,也可能会怀疑现在的市场是否受到操纵”。报道分析称,印度央行今后如何处理汇率问题将成为外国投资者决定是否增加投资的一个因素。即使卢比汇率较低,有限的波动也会使投资者更容易预测收益并降低风险,从而使投资变得更容易。反之,如果任何干预停止,卢比贬值,这将推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但也会使印度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制造业更具出口竞争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