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櫼 (转帖)

已有 263 次阅读2014-6-2 22:46 |个人分类:粤语推广| , , , ,

打櫼  

正音正字

□ 聂巨平

“打櫼”读daa2 zim 1,在广东,“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打尖”、“尖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其中却有大大的“学问”。这两个词语本身的语言文学渊源:“打尖”和“尖队”中的“尖”其实并非本字,而是后人讹传安上去的,它们的本字应为“櫼”(音zim 1)。

从字义上分析,许氏《说文》中对“櫼”解释:“楔也”。“楔”(音“sit8”),在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的《汉语字典》(陆贯如著)中,有如此的解释:“插在木器的榫子锋利的木片”。而广府话中保留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习惯,名词常活用为动词,那么就存在着将名词性的“楔”引申为动词“插入”、“揳入”的可能性了。换言之,名词性的“櫼”可能具备了动词“插入”之意。广府话中有“凳仔烂佐,要櫼番佢”,“櫼”作动词时就应该解作“用楔子插”即“插入”,而“打櫼”就可解释为“插队”了。

“尖”(音zim 1)字,是会意字。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本身。“尖”的所有意思中没有一个与“插入”相关的。尽管存在着“打尖”这样一个词,但也并非“插队”之意,而是“歇息”之意。“尖”出现有“歇息”这一意思,是在清代以后,以此又出现“打尖”一词。《红楼梦》第十五回:“忽见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这里显然不能解释为请“他”去插队了。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的《红楼梦》一书,亦将之注解为:“在旅途或劳作中间休息、饮食,俗称‘打尖’。”同样的例子可见于《老残游记》有一句“我已打过尖了”;《儿女英雄传》里也有:“说着便告诉店里,我们那里尖,那里住。”当中的“尖”、“打尖”皆为“歇息”。可见,“打尖”不可能解作“插队”,而该解作“歇息”才对。

至于从读音入手,“櫼”读作“子廉切”(《说文》),音与“尖”相同,都读作“zim 1”。因为音同,人们为了简便将“尖”替代“櫼”的可能性很大。

综合字义及字音的分析,可以很肯定地认为,“插队”的广府话,在书面上应写作“打櫼”。

 

--------------------------------------------------------------------------------------------------------------------------------------------------------------------------------------------

(鑯 攕 殲 纖 瀸 櫼)相近字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委内瑞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