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登陆,查看更多图片,结交更多委国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委国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篇看上去似乎与本地华人无关的文稿,里面含有一个道理,却值得本地华人思考,究竟是什么?读者自己试下搵搵?
北美“月子生意”会寿终正寝么 自3月3日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橙县、圣伯纳丁诺县等多地出现了“千军万马查孕妇、婴儿”的奇景,涉及被搜查的“月子中心”窝点多达37家(一说逾50家)。此事曝光后不但震惊中美两国,连邻国加拿大“月子中心”遍地的几座华裔聚居城市也受到很大震动。 尽管兴办之初这些“月子中心”打着“服务本地”的旗号,但从一开始这就是一门面向“大中华圈”的“月子生意”:在北美,非华裔产妇根本就没有“月子”的概念,产妇临盆当天自己开车去医院生产、分娩次日自己开车回家是普遍现象,产后几分钟洗澡喝冰水、第二天去游泳池游泳等“月子禁忌”对他们而言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不仅如此,加拿大是福利国家,产检、分娩等全部费用是由医保负担的;美国虽不实行全民医保,但中产以上家庭普遍覆盖商业医保,收费不菲、面向富裕阶层的“月子生意”要想“立足本地”,几乎是注定赔本的——— 事实却是这门生意火爆了至少10年以上。 这笔“生意”的价格如何? 许多内地中介往往打出“20万一条龙”的广告,即赴美国或加拿大月子中心产子,全套收费“20万人民币起”。实际上这只是个宣传性的底价。美国的月子中心收费一般分三部分:月子费用(通常为“2+1”,即产前两个月加产后一个月,食宿费用每月3000-7000美元不等)、生产费用(顺产4000美元左右,剖腹产大约7000美元)和机票证件等杂费。这些费用一般在国内会支付一半,其中1/4是签约时支付的定金,另外1/4则在登机前支付。在美国支付的另一半则视情况而定,一般而言会在离开月子中心前付清。 光顾月子中心的华裔和亚裔之所以不惜重金,要来“受这份洋罪”,是因为他们各自存有不同的希冀和企图。 大多数在中国招揽生意的月子中心中介,都打着“给我20万还你美国(加拿大)梦”的诱人旗号,以事实上的“生育旅行”吸引客户心甘情愿掏钱。传统上一些和英国有历史渊源的国家实行“属地国籍”,即不论父母是哪一国人,只要孩子生在本国就是本国公民。历史上这种属地国籍曾闹出过一些花絮,如二战期间流亡加拿大的荷兰王室产子,但荷兰王子必须是荷兰公民,为此加拿大政府特意将产房临时割让给荷兰,二战后荷兰“完璧归赵”并奉送许多名贵郁金香种子作为答谢。如今包括英国自己在内,大多数“属地国籍”国家已经改变政策,美国、加拿大是少数仍延续这一政策的发达国家。不少人认定让孩子自动获得美、加国籍,可以令其“增值”,因此不惜代价去享受“月子服务”。 有些“准父母”是受到“日后孩子享受北美完善福利和优质教育”的吸引而参加“月子消费”的,觉得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以后“输在起跑线上”。加拿大“月子生意”在2007年后骤然火爆,而这一年开始加拿大移民门槛抬高,华人技术移民通道几乎被关闭,这绝非偶然的巧合。还有些“准父母”则抱着更复杂的动机,他们中一些人并非为儿女,而是为自己“曲线移民”,“月子消费”期满后就成为所谓“计生难民”。还有些人则走“合法渠道”——— 先生下“小美国(加拿大)人”,打算熬到子女成年再通过子女“办团聚”,把自己合理合法地接出国门。 这些打算“投小钱换大便宜”的“准父母”,往往对前途估计过于乐观,而对这种“月子生意”的副作用不了解或掉以轻心。如不少“消费者”并不清楚美国其实不是完整福利国家,也不清楚在加拿大做“非税务居民”并不能享受任何福利,甚至买房收租都是非法的;他们并不了解在美国和加拿大,义务教育都是基础性、普及性的,“精英教育”则要“优质优价”;他们中许多人可能知道,不论父母留下,陪着“小外国人”在当地熬到成年,还是带着“小外国人”回国,长到21(18)岁再让他们行使合法国籍选择权,代价都不可谓不昂贵,甚至要被迫“黑”掉若干身份,但对于由此带来的不便,他们普遍估计不足。 “月子生意”的价格如此之高,并不仅仅因为生意火爆,不愁买家,也和其分利结构有关。完整的“月子产业链”通常分为三层,“月子中心”只是其中一层而已。 最底层是提供客房和服务的“窝点”,通常就是普通的民宿甚至民宅;在它们之上是月子中心,负责接收入境孕妇,提供孕产和月子一条龙服务,并将孕妇分派到各“窝点”;月子中心之上则是中介代理机构,它们往往同时兼营移民、留学等其它相关服务,负责促销、宣传、招徕客源等。事实上,若没有这些中介代理机构,仅凭遮遮掩掩的月子中心,是根本不会有什么生意的。 在美国,“月子中心”本身是合法的,甚至以“生子”为目的申请签证理论上也并不违法(虽然实际上很可能被拒签),但“月子产业链”的最顶层为招徕客户,常常协助甚至怂恿客户采取非诚信手段入境,而“月子中心”为完整收取客户全款,往往怂恿或配合客户“蹭福利”、“赖账”,造成很多问题。此次美国联邦执法机构正是以签证税务欺诈、福利欺诈、洗钱、共谋等罪名对“月子产业链”开刀的。 此次美国严打令“月子经济”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都感到唇亡齿寒,一些人就此预言,“月子经济”将寿终正寝,还有些人(包括经营者)提出“转向本地服务”、“规范服务”等理念。但“月子经济”是“属地国籍”物以稀为贵前提下、由需求推动产生的一种畸形经济,只要“属地国籍”这一“稀缺商品”仍然稀缺且仍具备商品属性,只要“市场需求”依旧,便不会就此消亡,而只会改头换面。至于“转向本地”云云则只能姑妄言之——— 在没有“月子习惯”的社会“月子经济”一旦真和“大中华圈”脱钩,恐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陶短房(旅加学者,知名专栏作家,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