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在中国上一次举行大阅兵的2009年国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只有三颗在轨卫星,而在9月3日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北斗已经拥有近20颗卫星,并在太空助力阅兵指挥运筹帷幄之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杨慧介绍说,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阅兵,使得阅兵指挥在全局上的协调更加方便高效。
高精度定位协调50方队
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配发北斗自动授时系统,制作电子沙盘和阅兵模拟仿真系统,极大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益。比如,徒步方队可以做到人员站立2小时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米秒不差。
杨慧说:“从技术层面上看,阅兵不是非用北斗不可,但是使用了北斗会非常便利。”
她介绍,北斗能提供两类服务,一类是与GPS一样的无线电导航服务,另一类是北斗独有的无线电测定服务。北斗之所以具有这一独特功能,是因为第一代北斗系统建设之初受经费所限,使用的技术是两颗卫星加地面计算来实现定位导航。使用北斗定位的人需要通过卫星向地面服务系统发出定位请求,地面服务系统利用双球定位原理解算出用户的位置并发送用户,这样一来地面站可以获知用户的位置。
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在具备了类似GPS的功能同时,依然保留了位置报告功能,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公布自己的位置。正是这一功能为阅兵指挥提供了便利。
“50个方队行进,如果光靠人的口令协调非常麻烦。如果每个方队的受阅人员都带着北斗导航仪,所有方队的位置都投影到显示屏上,方队与方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几何关系就能非常明确、直观地体现,这样指挥官在屏幕前就可把每个方队及个人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杨慧说。
此外,北斗具备的精确空间授时功能还能解决受阅官兵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如果两架飞机要在天空中交叉飞行,靠的是飞行员的高超技巧,同时也需要在时间上控制精准,北斗确保了时间基准的统一。”杨慧说。
三步走,北斗追上GPS
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时,已经比美国的GPS导航系统晚了差不多20年。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2000年建成北斗试验导航卫星系统;第二步,在2012年建成区域导航系统;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前两步已实现,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独特性助经济领域发威
专家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现在不仅在主要性能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准,还具备了区域增强服务、位置报告和短报文等特色服务。
杨慧说,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系统已经覆盖了东经55度至180度,南北纬55度之间的范围。在民用领域,北斗目前的定位精度是10米,与GPS定位精度在量级上相当,如果加上地面辅助手段,两者都能提高到厘米级。
据了解,7月25日中国新发射的北斗第18和19颗北斗双星之间已经搭建了星间链路,实现了太空“对话”。这两颗卫星将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奠定基础。
杨慧介绍,北斗系统独具的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相结合的特色,既能知道“我在哪里”,也能知道“你在哪里”,已在中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国内以往由GPS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此改变。
北斗还走出国门,已率先进入东盟市场。目前,已有老挝、文莱、巴基斯坦等国家开始采用北斗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