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90|回复: 0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128

积分

Rank: 2

无名的过客

元宝
64

性别

注册时间
2019-5-27

在线时间
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6-18

发表于 2019-5-30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登陆,查看更多图片,结交更多委国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委国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心經》在華人地區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不論是在寺院中或是在家修行的菩薩,都將《心經》列為早晚必須課誦的經典。不僅在佛門中如此,道教也將《心經》列為日常課誦及法會常用的經典之一,甚至民間信仰的阿公、阿婆們也會將《心經》列為課誦的經典。可見《心經》在佛門、在民間都是非常受人歡迎而且普及的一部經典。為什麼《心經》那麼受人歡迎呢?最主要是因為這部經典的文字非常少,只有兩百六十個中國字,可以很快地課誦完畢。
不論是識字或者不識字的人都會唸《心經》,甚至會背誦。可是問他們:「《心經》是在說什麼?」很多人就一臉茫然,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心經》到底在說些什麼?有出家法師或居士們說:「《心經》所說的就是緣起性空,就是性空唯名。」他們嚴重的誤會了《心經》的真實內涵,是為心外求法的人。那《心經》到底在說什麼呢?《心經》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可以讓眾生智慧到彼岸、讓學人成就三乘菩提—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和佛菩提—的一部經典。
「聲聞菩提」是聲聞人所覺悟的法道。就是聲聞人聽聞  世尊的開示,用四聖諦、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觀察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虛妄,斷了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為聲聞初果的須陀洹;乃至斷了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癡等五上分結,成為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願意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永遠不再出現於三界。
「緣覺菩提」是緣覺所覺悟的法道。就是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知道有一個「識」,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由祂所生,而且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如佛在經中所開示:「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個「識」就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的真心。緣覺觀察蘊處界諸法都是虛妄,唯有這個「識」才是真實。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這個「識」存在,所以斷了三縛結成為初果的須陀洹;乃至斷了五上分結成為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永遠不在三界現身。
「佛菩提」是菩薩覺悟成佛的法道,也就是菩薩經歷五十二階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從十信位對 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而圓滿十信位,轉入十住位開始在外門修菩薩六度萬行;七住破參明心,開始內門廣修菩薩六度萬行,以及十住位眼見佛性,看見自己的身心與山河大地虛妄,成就如幻觀,圓滿十住位。再依序轉入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修行;十地圓滿後轉入等覺位,於百劫中專門修集福德來成就菩薩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無一時非捨身時,無一處非捨命處,只要眾生有需要,不論是內財、外財全都布施出去。
百劫修集福德圓滿後,上生天上,於天上觀察眾生的因緣,待因緣成熟時誕生人間,八相成道,於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觀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及大圓鏡智現前,於夜後分睹明星而眼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菩薩從七住明心開始,了知萬法都是從這個真心出生,不能外於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現;如是次第修行,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最後證得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無住處涅槃。
從上面分析可知:《心經》所說的真實內涵,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離開這個心,蘊處界諸法以及三乘菩提等法就不存在了。不能離開「心」而談《心經》,不能外於「心」而談蘊處界及諸法等。
《心經》所談的面向有三個:第一、是「心」,也是《心經》最主要的宗旨,亦稱為空性心。祂從本以來就在,未來也不會滅,祂真實存在。不是像有些法師、居士們所主張:「祂是不可知、不可證的。」將佛所說真實有法的空性心變成虛相法,成為 佛所說的斷見外道。
第二、《心經》所說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是空性心藉緣所生的空相,是生滅不已的虛妄法。
第三、空性心與空相兩者之間的關係。空性心本身不生不滅,而蘊處界及諸法等空相則可以現前體會其生滅無常。這兩者的體性不同,前者是不生不滅的法,後者是生滅不已的法。由於兩者的體性完全不同,不屬於同一個法,所以稱為非一;而蘊處界及諸法等空相,是空性心藉緣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空性心局部的體性,攝屬於空性心的一部分,與空性心不異,所以稱為非異;合此非一與非異,名為非一非異。這個道理猶如手與身體,手是手、身體是身體,兩者非一;可是,手是身體的一部分,不能說手不是身體,故名非異;合此手與身體之間的關係,稱為非一非異。
接下來談《心經》的本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已建立『真心本來就自在』正知見的菩薩們,很深入去參究時,因為一念相應慧,於一剎那間親證真心之所在,現前觀照真心本來就自在,照見蘊處界等諸法沒有一法真實,都是虛妄的,因而發起般若智慧到彼岸。」像這樣能夠親證真心,可以現前觀察真心本來自在的菩薩,名為「觀自在菩薩」。當觀自在菩薩從他所親證真心的實際理地來觀察時,發現沒有蘊處界及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但卻不妨礙在現象界中有蘊處界等諸法的生、住、異、滅現象。既然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存在,當然就沒有所謂的生死以及種種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一切苦厄。
有許多法師、居士們解釋「觀自在菩薩」,認為就是 觀世音菩薩,這實在誤會得很嚴重!事實上,《心經》所說的觀自在菩薩,是指因為遇到真善知識開導,並且為他建立正知見,菩薩認同及接受真善知識的教導,建立「真心本來就自在」的正知見之後,深入參禪、參究,尋找本來離見聞覺知、本來自在的真心,於福德、智慧、定力等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真心;現前觀察到真心確實離見聞覺知、確實本來就自在,不是你觀察祂才自在,不觀察祂就不自在,而是從本以來就自在,不是有時自在、有時不自在;像這樣具有正知見參禪而證悟明心的菩薩們,才是《心經》所說的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觀自在菩薩透過參禪的方式,很深入去參究、去親證真心之所在。然而,要能夠很深入去參究,一定要有正知見、定力、福德等條件來莊嚴,否則是無法深入參禪乃至可以明心見性的。所以自古以來證悟的禪師就只有少數人,而不是多數人。
所謂的「正知見」,是要有真善知識教導,告知真心離見聞覺知,要用見聞覺知心往離見聞覺知的方向參究,去找本來就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心,告知真心與妄心和合運作似一等等。所謂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淺定的功夫,於親證本來自在的真心時,才能悟得深、體驗也深。所謂的「福德」,就是於正法團體中所培植的福德資糧。具足如上的條件而深入參禪,於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親證本來自在的真心,因而發起般若智慧到彼岸。當菩薩一念相應慧而明心,般若正觀現在前時,發現真心真的如真善知識所說,祂本來就自在、本來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起種種分別,會分別六塵的是有染污性的妄心七轉識自己。
當菩薩明心證真成為觀自在菩薩時,現前觀察:一者、這個本來自在的真心,實際理地無有蘊處界及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卻不妨礙在現象界中,真心藉著種種緣而有蘊處界等諸法不斷地出現;因而觀照蘊處界等諸法都沒有真實的體性,正是《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二者、這個真心的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存在,觀自在菩薩證悟無所得真心及轉依成功時,來觀待蘊處界諸法也是無所得,所以觀自在菩薩就在無所得中不斷地修除煩惱,不斷地增長智慧與福德。這樣的作為看來好像有所得,其實是無所得,這都是因為轉依真如無所得的緣故。縱使在現象界有種種苦厄出現,觀自在菩薩轉依無所得真心,也不以為意,因此「度了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就在有所得之中無所得,如是次第修行,最後得以成就佛道。
綜合以上所說:所謂的觀自在菩薩,是指證悟明心的菩薩;因為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一念慧相應,般若正觀現在前,找到本來就自在的真心;然後觀待真心所出生的蘊處界及諸法等,都是真心藉緣而出生的,都是虛妄法,因此照見五蘊皆空;觀自在菩薩觀待蘊處界等諸法,雖然在現象界中示現有種種苦厄存在,可是菩薩依所證而轉依真心無所得之體性後,根本沒有任何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了一切苦厄。

委内瑞拉最新最快华人时事,尽在委国新闻网. 商品供求,房屋商铺租售,招聘求职,白菜报价,机票行程,居留办理查询.微信客服:vennews00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委内瑞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