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登陆,查看更多图片,结交更多委国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委国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美国国防部证实,美军当地时间25日空袭了叙利亚境内伊朗支持的民兵武装,以报复近期美国在伊拉克设施遭受的袭击。这是拜登就任总统后,首次下令开展的军事行动。 事发突然,令人讶异。那么,拜登为什么会选择叙利亚?此举是在释放怎样的讯号?美国盟友又会如何看待美国这一举动? 针对这些问题,观察者网特别采访了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以及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华黎明大使认为,拜登入主白宫后,美国基本的中东政策没有变:支持以色列,遏制伊朗,此次美军袭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基地就是这一总政策的反映。但拜登的中东政策更多是继承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1)减少美国在中东的投入,集中美国的战略资源遏制中国;2)重返伊核协议,与欧洲盟国保持一致;3)降低对沙特的战略依赖。拜登重返伊核协议遭到美国内右翼的诟病,也遭遇以色列和沙特的强烈反对,此举也是对伊核协议的平衡,更可能是美国在伊核问题妥协的前奏。 刘中民教授指出,拜登上台以后,一方面在为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创造条件,比如叫停沙特和阿联酋这些中东盟友与特朗普签署的军购合同,降低沙特与伊朗对抗的调门;但另一方面,拜登也要照顾到中东盟友的利益,而沙特和以色列这些年对伊核协议严重不满的原因就在于,伊朗不断地向叙利亚什叶派、伊拉克什叶派乃至也门胡塞武装提供支持。 2018年以来,叙利亚危机基本陷入停滞。叙利亚内部有三大力量互相僵持,叙利亚政府控制着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和南部;叙利亚反对派被叙利亚政府军赶到了西北毗邻土耳其的伊德利卜;而美国在叙利亚有限的存在则是位于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地区。美国这次军事行动,是否会打破近几年达成相对平衡的叙利亚局面、重燃战火,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地方。 王晋副教授表示,拜登此举既是照顾了美国的盟国利益,也表达了美国自身的战略震慑(《纽约时报》25日报道,美军当地时间25日对叙利亚东部“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使用的设施”发动空袭,是为了回应最近一名外国承包商丧生、一名美国军人受伤)。 之所以空袭对象选择的是叙利亚,也是为了降低此次袭击带来的政治影响。因为叙利亚境内伊朗民兵组织绝大部分都不是伊朗人,而是来自于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什叶派,这些人被伊朗组织前往叙利亚与叙利亚政府军一起作战。美国选择打击的这些人,而非直接打击伊朗的军事团体和军事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也会小很多。 而美国重新回到中东地区博弈,不仅会令其中东盟国感到“安全感”增强,而且可能也会让盟国们产生更多其他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