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登陆,查看更多图片,结交更多委国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委国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周,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游走于“暴雷”的边界,为阻止银行业危机蔓延,瑞士政府出面斡旋,推动了本国两家最大银行的收购交易案——瑞银集团(UBS)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2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濒临破产的竞争对手瑞士信贷银行。 当地时间3月22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长篇评论文章,剖析这笔交易背后的逻辑。文章称,与其说是瑞士政府“提议收购”,倒不如说是对瑞银下达了“最后通牒”,因为瑞信一旦“暴雷”,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场金融危机,而对瑞士更是“事关生死存亡”。 “瑞士几百年来培育出的经济模式和国家认同,是建立在维护世界财富的基础之上的。这不仅仅只是关乎一家银行(瑞信),瑞士本身也需要救援。” 文章点出事件严重性并指出,在瑞士央行向瑞信借款多达500亿瑞士法郎以增强流动性的同时,瑞银也担心自己在未充分了解瑞信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出手收购,会损害瑞士作为全球银行业中心的信誉。然而,收购最终还是达成。 说到信誉,瑞士第三大党、中右翼自由民主党(FDP)的领导人蒂埃里·伯克特(Thierry Burkart)直言,瑞信如若不被收购而导致破产,将会对瑞士的信誉造成长期的严重损害,“瑞信不仅是一家瑞士公司,也是瑞士人身份的一部分”。 值得观察的一点是,这篇文章中提到,除了在银行金融体系之外,瑞士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似乎也正遭遇一场“信誉危机”,而这一点,可以直接从俄乌冲突发生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有所体现。 近期,美国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纷纷倒闭,加深了全球层面的银行业危机,而当瑞信在3月15日披露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并呼吁瑞士央行“如有必要”提供金融支持后,此消息更是震动金融市场。 《华尔街日报》首先直言,目前尚不清楚瑞士方面是否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损失,拥有两家世界级银行的瑞士,一直将瑞银和瑞信视为自己在全球市场体系保持地位的“万无一失之策”。而如今,随着通过如同“强迫结姻”的方式让两者仅剩其一,这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普通瑞士民众以及它们对本国经济和政治模式的信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ECD)反腐败部门前负责人马克·皮思(Mark Pieth)说:“如果把瑞士看作是一家大型银行,它出了问题怎么办?那么整个国家及其金融稳定性都将处于危险之中,这非常‘不瑞士’(un-Swiss)。” 作为一个阿尔卑斯山地区国家,瑞士一直自认为是欧洲的“特例”,是一个“中立”和“治理清晰”的“民主国家”,其银行为各地投资者和全球富豪提供了“安全港”。瑞士的银行体系规模是其GDP的五倍,比大多数经济体都要大,而瑞银和瑞信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则是瑞士经济规模的两倍。 然而,多年来,所谓的“瑞士例外论”已经被逐渐削弱。2008年之后,美国颁布法律,要求瑞士的银行将美国客户的信息移交给美国国税局,这对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瑞士和欧盟的关系也很紧张,2021年5月,瑞士拒绝签署与欧盟的双边框架协议,并停止与欧盟就此协议草案继续谈判,这表明瑞欧双方针对该协议长达七年的谈判宣告失败。 位于苏黎世的瑞士信贷银行总部 图自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