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登陆,查看更多图片,结交更多委国朋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委国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印度先于委国废钞,也有比委国稍为多啲时间让民众换钞,加上人家换钞的目的与委国不一样,印度人的“非暴力”民族特性也与委国人的特性天地之差,对比之下,委村的愚民,认真垃圾!
印度废钞民众冷静应对 这届人民还是印度行
迄今,印度总理莫迪祭出废钞大招已有一个多月,事发后外界曾一片哗然,认为此举将引起印度社会动荡。因为突然废除流通中的纸币一直是各国政府在万不得已情况才敢动用的终极大招,使用起来慎之又慎,往往只有在社会恶性通胀极高时才动用。 究其原因,此举一旦推行不当,非但不能挽救经济,还会造成经济动荡,损害政府信用(反面例子就是蒋介石当政时期推出的金圆券)。 显然,印度并没有处在那样的糟糕境地之下,但莫迪却还是义无反顾的推行了废钞。行动之突然,保密之严密也让人震惊——各大银行事先也没有得到一点风声,但是过于严密的保密措施也带回来一系列的恶果。 先是严重低估了印度民众换钞的热情,据印度政府估计,总共有220亿张旧钞需要被更换,印度印钞厂的印钞速度只有30亿/每月,虽然2000卢比的新面额可以减少一部分钞票数量,但是总量仍然不足;更糟的是由于每日的兑换限额,使得不少人不得不分多日来排队,这又加长了等待时间。在长时间的排队中,甚至有不少民众在排队中丧生的新闻传出。 由于预计失当,莫迪政府的行动只能不断升级,从限制取款上限到限制柜台取款次数,再到限制黄金购买和禁止高额存款;甚至临时将存款准备金率提至100%,以吸收因政府禁用大额纸币带来的额外流动性。虽然措施层层加码,但预想中的社会动荡始终没有大规模出现,印度民众似乎也没有什么过激反应,那么印度民众究竟在想些什么?为何他们如此平静? 非暴力是印度民族特点 印度民族性中的忍让、非暴力特点是印度民众保持平静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暴力一直是印度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印度教典籍“奥义书”中,将非暴力列为民众的四大美德之一。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一直以极力强调非暴力而著称于世。 有印度学者认为:“迄今为止,印度教仍自认为是一个宽容的宗教,大体上这种好战倾向是持续受到抑制的。印度教乐于培养这种宽容的名声,有时甚至坚持宽容不仅是它的特色之一,而且还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被印度人尊为“圣雄”的甘地更是将非暴力主义发扬光大。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索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英国作家约翰·鲁斯金的人道主义思想等,创立出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 这套学说在1905—1908年的反英斗争被殖民当局镇压以后为国大党所采用,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1920年,国大党通过决议,正式接受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并把它作为争取印度自治的手段。 尽管许多国大党领导人在理解和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时,与甘地有分歧和矛盾,但是这种斗争方式始终被国大党所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时至今日,非暴力思想仍然影响着印度民众。 种姓制度也在非暴力思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度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种姓制度,一方面强化了印度人安贫乐道的思维,一方面使得各阶层的印度人利益严重分化,使得印度各种剧烈的社会变革难有滋生的基础。可以说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社会的根本道德合理性的制度性表达,虽然它也在变化和改革,但在印度以法律名义废除种姓制度70年后的今天,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印度。 虽然外界有些人质疑废钞会影响印度经济增长,如印度前央行行长拉贾恩认为,废钞难以根治黑钱与腐败问题,还会影响经济;印度前总理、经济学家辛格甚至炮轰这是“历史性的决策错误”。但也有很多印度经济学家持不同观点。 印度经济学家S. Gurumurthy评论称,拉贾恩也许会成为一个好的美联储主席,因为他懂美国,却不懂印度,他说“不可能通过读书和写论文就懂得印度。莫迪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他懂印度,看看房价是怎么跌下来的吧。” Gurumurthy还认为,印度应该学会不要再依赖国外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不懂印度。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体系,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像克鲁格曼这样的经济学家认为不正确的事情,印度人却有可能认为是正确的。” 所以莫迪这次祭出废钞大招可以说是摸透了印度民众的心理,这届人民还是印度最行啊。 |